油應該怎么存放?
油不能靠近灶頭放,防止高溫后導致的酸敗。
原理:酸敗就是氧化后變成的羧基成酸,有一定酸性。酸敗會在人體內產生會讓血管增加一些沉淀物,會造成人體的血管收窄等危害。
儲存油的小方法有哪些?
方法①小瓶分裝勿置于灶爐旁;
方法②大瓶分裝后建議用黑膠袋包裝好。
原理:①使用小油壺盛油能控制油的攝入量,同時可以避免頻繁打開大油瓶,油遠離高溫的爐灶旁可以以避免加速油脂氧化。
②用黑膠袋把油包裹,可以避光以及隔離水分和空氣,減少油脂氧化反應的幾率。
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各種油類都應該怎么把營養最大化
1、花生油——最適合炒菜的油
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、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∶4∶3,是均衡型植物油,其中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。
健康吃法:適合一般炒菜,如烘烤、久煮、煸炒。盡量還是避免高溫油煎和油炸。
注意事項:花生油分為壓榨產品和溶劑浸提產品,前者更香,購買時,最好挑選大品牌、等級高的產品,這是因為,花生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,且這種毒素容易溶于油脂,劣質花生油存在這方面風險。
2、大豆油——炒菜油煙相對較大
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51.7%、油酸22.4%、亞麻酸6.7%和棕櫚酸11.1%,由于亞油酸含量豐富,屬于高亞油酸型植物油,并富含維生素E。
大豆油為啥不適合炒菜:有實驗對常見的四種食用油產生的油煙濃度和組成進行了研究。產生油煙濃度排名為:大豆油 >玉米油>菜籽油>花生油。
研究結果表明,在相同的烹調條件下,大豆油產生油煙的濃度及有害物種類和總濃度都明顯高于其他3種食用油。
健康吃法:植物油怕熱,最好只用來低溫烹調,如做面點、煲湯及調餡。
3、橄欖油——最好涼拌
橄欖油被認為是迄今所發現的油脂中最適合人體營養的油脂。研究發現,橄欖油有助于預防高血壓,降低外圍血管疾病,改善大腦功能。
健康吃法:最好是用橄欖油涼拌、烘培、嫩煎食物,避免油炸。如果是高級初榨橄欖油:最好只用于涼拌或做湯。
注意事項:購買時優先選擇壓榨產品,質量更好。
4、菜籽油——可以日常炒菜
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,又叫香菜油。菜籽油中膽固醇含量極少,一般含有一定的種子磷脂,對血管、神經、大腦的發育十分重要。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高達99%,可調節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增強免疫力。
注意事項:1、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,影響其營養價值。因此將炒菜鍋燒熱后倒入菜籽油,并多燒一段時間,讓部分芥酸揮發掉。
2、菜籽油開瓶后要盡快食用,放置過久,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破壞,產生對人體不利的物質。
5、亞麻籽油——涼拌
亞麻籽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亞麻酸含量達50%以上,遠遠高于深海魚油的5%和核桃、松子的6%~12%,堪稱“陸地魚油”。
健康吃法:最好用于涼拌,因為亞麻籽油易氧化聚合,最不耐熱。
專家建議:兒童、孕產婦、老人等可以適當選擇亞麻籽油,對智力發育、延緩記憶力下降有好處。
注意事項:亞麻籽油不飽和程度太高,開封后要盡快吃完。
6、豬油、黃油、牛油——加工面點
這類油脂的耐熱性較好,長時間受熱后氧化聚合較少,這是最為突出的優點。但是,大多動物油脂含較多膽固醇,以豬油為例,平均每百克含膽固醇93毫克,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。
健康吃法:這類油脂常被用來加工面點、煎炸食品,打造酥脆的口感。
專家建議:除大運動量人群外,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這類油脂,因為攝入肉類和奶類足以獲得充足飽和脂肪酸成分。
每天吃油要注意控制量哦,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的油量大概20到30克